老家风俗,一年两次祭祖,上半年一般安排在春分到清明,下半年安排在国庆前后。
我们当地,祭祖又叫“拜发”,意思是拜了发财的意思,虽然听着俗气但寄托一份美好的向往。
早上,山上的树叶和杂草都还挂着露水,走一路,裤腿都湿了。空气异常的好,氧气含量高,走着一点的不累。
沿路有些墓地修得非常好,一看就是后代赚钱了,要护住风水宝地。
也有很多墓地都已经杂草丛生,几乎看不出坟墓的样子,估计是后代子孙常年在外没人打理已经被遗弃了,再过几年,兴许没人知道这里埋过人了。
因为大家常年在外,老家兴起了一种新的“职业”——代担!
山路崎岖难走,一个坟头高一点的光爬上去普通人就吃不消了,别说还要用铁锹把杂草除掉,得好半天才行。
在城市待久了的人,干不了这个活儿,又或者没时间,直接花钱找人代担。
我们前几天就找人先把祖坟修葺了,300元一个坟,轻车熟路,听说带着割草机去的,很专业。
剩下的日子再干点别的杂活,又等下一次祭祖,基本一年家里的生活费就解决了。
对面山传来鞭炮声,放眼望去有个巨大豪华的坟墓,很显眼。
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很独特,在村的边上建了一栋洋房,以前住着一个从新加坡回来的老爷子。
听说这个老爷子小时候随父母外出谋生,和双亲走失,自己孤身一人被别人带去了香港,最后又到了新加坡……
经历了沉沉浮浮,赚了不少钱,还在外面建立家庭,子孙满堂。
凭着仅剩不多的一点对故乡的记忆,花了很多钱,很多时间,他找到了我们老家这个地方。
只听说他认得我们老村最东边的一堵围墙,围墙比一人个头还要高一些,没用一块砖头全是用河里的石头砌成的,那边还有一条小桥,河水已经干枯,但是他还记得大概的模样,他由此确实是自己的故乡。
一回到村里就给每家每户送礼,送糖,把所有人当做自己的亲戚,大家也就顺其自然接受了这个有钱的“村里人”。
听说这个老爷子前几年去世了,子孙花大钱让风水先生给他在山上选了块好地,建了上面提到的豪墓。
洋房之后一直空着没人住,但子孙后代有了根,也知道了自己的出处,年年人都从外面回齐祭祖。
结果经常也有一些外地的人跑过来偷偷拜,求子,求财,求福的都有。
这事说起来很搞笑,很多人放着自己的祖先不拜,千里迢迢跑来拜人家的祖坟。
我偶尔也在想,老爷子第一次看到那堵石头墙还有残桥时内心会是什么感受。
是不是像成年后从老楼阁床底找出一个自己幼时遗失的玩具?
是不是像做梦找到并打开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切涌上心头?
这茫茫的世界,我们都欠自己一个说法,我们来自哪里,我们又将到哪里去。
祭祖,说个传奇故事。:等您坐沙发呢!